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贸规则出现深刻调整,但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全球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根据Technavio预测,2018年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为35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9%。
第十五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里指出,中国经济在困难重重的国内外形势下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展览行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制度规范更加完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深入推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造了多项国际博览会纪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创新发展成为中国会展业主旋律。具体分析如下:
(一)2018年中国展览业发展态势
2018年,中国展览业取得了靓丽的成绩,各级政府对展览工作更加重视,企业参与积极性提高,行业国内外交流更趋频繁,总体呈现若干主要特征。包括:
境内展览规模不断提升,各区域发展差异化显著。
2018年,中国展览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采集到面积信息的展览中,2018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3793个,较2017年增加130个,同比增长3.5%;举办展览总面积为129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各区域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发展不平衡,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领先于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45%和41%;东北地区办展数量同比增速最快,达37.4%;华南地区办展面积同比增长最快,达17.1%。在省市方面,上海、广东和山东办展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前三强,办展数量占比分别为19.5%、13.3%和9.5%;上海举办展览数量最多,广东举办展览面积最大。
2018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赴境外参办展数量平稳增长,“一带一路”国家量质齐增。
2018年,中国出国参办展总体增速相对2017年有所回升,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参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展览面积稍有下降,参展企业数量与去年持平。截至2018年11月13日,全国92家组展单位共赴66个国家参办展1672项,较2017年增加123项,同比增长4.89%。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提速阶段,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办展稳步提升,全国76个组展单位共赴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参办展718项,占参办展项目总数的42.9%;展出总面积3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参办展企业数2.6万家,占参办展企业总数的44.5%,同比增长0.6%。
境外自办品牌展日趋成熟,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2018年,中国各行业协会以及同行密切合作,努力构建会展经济交流平台,赴境外举办国家级品牌自办展会。截至2018年11月13日,37家组展单位共赴45个国家举办自办展153个,同比增长11.7%,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办展项目数最多,均为9项,共占出国办展项目总数的17.6%。
展馆总供应量增速趋缓,市场整体租馆率提升明显。
据统计,2018年中国展览馆的数量与面积均保持增势,国内展览馆数量为164个,同比增长7%;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年新建展馆数量虽然还保持10个左右的增幅,但是年度新增展馆面积同比增速下滑约8%。同时,2018年全国展览馆市场整体租馆率提升明显,有104家展馆租馆率提高,比2017年增加4个,占比达到63%,表明展览馆利用率整体提升的发展趋势。
展览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会展法规政策由管理类向促进类转变。从1999年大连会展业进行管理立法以来,中国在会展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一直以政府管理为导向;然而,随着会展法律政策的逐步深入和中国政府职能转化,会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始由管理类向促进类转变。
2018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
(二)中国展览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中国展览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尚处于展览大国向展览强国的转型期,展览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馆建设盲目化,整体利用率偏低
部分地区展馆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存在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场馆利用率偏低现象,最终造成场馆闲置和社会资源浪费;部分地方政府对展览业发展,规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建设过多、过快,在建设展馆时并未考虑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当地展览市场需求及展览业发展的规律,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纷纷建设新的展馆,最终导致区域性重复建设,甚至出现同一城市拥有多个展馆的局面。
根据中国贸促会信息中心与中展集团中国展览信息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展览馆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983万平方米,发展规模和速度已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多达一半以上的展馆利用率低于10%,仅为顶级展馆利用水平的1/6,仅有14%的展馆能达到30%以上的利用率。
专业化人才匮乏,管理效率较低下
当前,中国从事展览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项目组织、管理和策划等高素质人才较为稀缺,严重影响了展览经济的质量和最终效益。从专业人才培养看,面对日益增长的展览人才需求,在目前培养体制下,展览类专业性人才输送不足,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较少;从展览从业人员的构成看,展览人才尚未形成职业化,展览经验欠缺,且流动性大;从管理结构看,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展览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展览的效率。
配套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较滞后
当前,中国展览配套设施较滞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较低。在配套方面,中国各项设施尚不健全,场馆设计和运作未做到人性化,仅考虑到场馆的建设,并未将住宿、餐饮、交通、银行、翻译、旅游等配套贯穿于整个展览的前、中、后各个不同阶段。以交通系统为例,国外展览业成熟,国家交通网络完善,配置有专用货运站和集散中心,有的国家甚至设有专业机场;而中国大多数展览举办地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欠缺,配套设施落后。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国际化程度较低,市场地位不突出
相比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汉诺威世界汽车及车载装备展览会等国际一流品牌展会,中国北京、上海、广州虽然也举办类似主题展览,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品牌展览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国际化的展商比例较低,国际影响力不够。许多展览仅局限于国内某个区域,规模偏小,综合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此外,政府对于展览活动的干预较多,市场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在境内外举办的展览大多由政府、国有部门主办或参办。在二三线城市展览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手段干预过多,往往采取强制命令方式办展,造成企业成本过高,展览质量低下,展览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一些展览业机构产权界定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明确的经营策略,最终导致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独立经营。
(三)2019年中国展览业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变革和人文条件的发展,世界展览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一项调查分析显示,世界展览业正在发生九个方面的变化:参展商需求从一般性统一标准化服务向个体性定向服务演变;参观者需求从信息获取型向现场体验型演变;展览市场格局从区域化向国际化、全球化转变;展览展示技术从实物、实体展览到跨媒体、多媒体展示转变;展览形式从传统展览展示向反传统展示+、展览会议推介活动融合演变;展览运营模式变化从摊位销售向理念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演变;展览参与人群年龄结构从60、70后为主向80、90后为主变化;展览设施场馆从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展览业资本运营从自我积累向金融跨界演变。
201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展览业发展必将遵循世界展览业发展的轨迹和趋向,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和新的特征,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题材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和服务创新引领中国展览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