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一号文件解读来了

2024-03-22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解读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落实“七个提升工程”要求,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为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凝聚共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陕西日报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抓好“两个确保”“三个提升”

“两个强化”

——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矿玲

《实施意见》对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科学部署。如何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记者采访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矿玲。

孙矿玲表示,《实施意见》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五个突出”要求,聚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九个突破”,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重点抓好“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协同配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二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高监测帮扶实效,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镇、村,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链群同构做好“土特产”文章,切实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二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突出良种、良机、良法,一体推进前端协同研发、中端就地转化、后端集成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围绕放活、融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开放合作。二是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带动、创业拉动、就业推动、改革驱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专家解读

确保粮食安全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迎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实施意见》从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耕地保护、强化基础设施、攻关核心技术、构建经营体系、统筹宏观调控、深化粮食节约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出台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二是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繁育,实施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三是确保粮食市场运行平稳。深化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四是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让节约变增产。

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李育江:《实施意见》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突出工作重点,紧盯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过硬措施。一是着力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抓好监测排查和精准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提升帮扶实效。二是着力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紧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镇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和革命老区,建立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落实好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倾斜支持政策,不断改善发展条件,持续缩小发展差距。三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脱贫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强化技能培训,促进稳岗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引导各类帮扶力量将帮扶重点放在增强内生动力上,激发脱贫地区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韬:《实施意见》立足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抓全链、促融合、强加工、畅流通、扩开放等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一是链群同构兴产业。加快培育苹果、蔬菜、茶叶等8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带动市县两级建设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链,促进纵向延链。大力创建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国家级平台载体,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县、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建设,推动横向建群。二是壮大主体促融合。加快构建种养加一体、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融合主体,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新业态,打造乡村四季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做强加工提质效。大力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加工产能下沉县域。

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冯涛:《实施意见》把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作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先布局再落子,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一是加强县域统筹。发挥县级主体作用,强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布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的统筹。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依据关中、陕南、陕北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保留乡村风貌;通过空间设计引领空间分布,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提高村庄规划实效。三是坚持分类编制。立足村庄发展基础,需要编制的村庄,可单独编制;其他村庄可多村合并编制,或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制定“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作为规划建设管理依据,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覆盖。四是促进政策融合。以村庄规划为依据,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工具,高效集聚各类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需求。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建康: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实施意见》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关键是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核心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提升广大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重点是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房玉林:《实施意见》就“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门作了安排部署,并对创新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集成、耕地地力提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为科技助推农业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聚焦粮食增产,重点加强良种培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二是聚焦果业、畜牧、设施蔬菜、经济林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加强轻简省力、优质高效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三是聚焦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污染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为国家粮食安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开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步伐。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陈文:《实施意见》聚焦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和关键环节,对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改革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一是稳妥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2024年将在麟游县、三原县、澄城县、华阴市、渭南高新区等5个县(市、区)开展整县试点,韩城市新城街道、吴起县吴仓堡镇2个镇(街道)进行试点。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总结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因地制宜保障农户住有所居,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权益。三是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总结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发展模式。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回头看”,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比例下降至5%以下、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保持在10%以上。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省决咨委农业组组长 郑梦熊:《实施意见》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稳住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县域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促进劳动力多渠道就业,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挖掘经营性收入。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鼓励农民通过多种方式联合与合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四是拓宽收入渠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陕西日报

上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下一篇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不断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